编辑:故事    更新时间: 2025-04-16 13:23
全文阅读

外婆身后的事算是安顿好了,舅舅对外婆的房子还心有不甘,王涛最大的让步是房子给自己的父母。在当时,外婆的房子在镇上也就值个万把块钱,过了几年,龙凤镇彻底改造,打造成旅游景区,政府征购拆迁,外婆的房子才值了点钱。之后,舅舅气的快吐血了,还扬言要打官司要回房子。这都是后话。
很有意思的是,王涛当时就逗舅舅:“舅,你给我八千,我把外婆的房子转让给你,我知道现在那边房子就这个价,而且现钱不欠账。”
舅舅怎么可坑出钱买房呢,他的目的就是白拿外婆的祖屋。舅舅摇摇头:“老母亲的放在现在也就值个四五千块钱,可我连四五百都拿不出来。”
王晓晓建议:“舅,要不,你拿外婆的股份和涛涛换房子,反正那个股份现在不是也没多少钱吗。”
“不换,那是老母亲留给我的唯一念想。”舅舅赶紧拒绝。
外婆火化的第三天,大姨妈家的大部队开拔了,都要回家有各自的一堆事情。只有舅舅和五妹不说回家。王晓晓悄悄带着五妹上街吃饭,又给她买了新衣裳,五妹高兴地啥都晓晓说,二姐长二姐短的喊的亲热得很,问啥说啥。
晓晓知道舅舅之前是打算待几天就走,现在看没自己的事情了,干脆决定住下来玩一个月再走。
晓晓问:“你爸不是要跟大哥他们一起给外婆办理修坟吗?大哥他们都走了,你爸为啥不跟着回去?”
“我爸说了,他去不去无所谓了,反正大哥他们都能办好,我们回去认个地,以后有个祭拜的地方就行了。我爸说新疆很好玩,上次来,好多地方他都没去,这次要好好转转呢。”
舅舅的没心没肺直接传染给了他的女儿们。五妹说这些话的时候没有丝毫的难过。
王晓晓心想,谁有功夫陪你们玩,自己玩去吧。自己的母亲到现在还没有从悲痛中走出来,要多花时间陪陪母亲才是。
舅舅在这里,没把自己当外人,整天喊着四妹做饭,我饿了。
这一幕是王晓晓中午赶回去看见的。母亲精神状态很不好,脸色也蜡黄,但舅舅一喊她做饭,她就开始忙着做饭。
舅舅围在四妹身边,就开始给四妹讲外婆的故事。
舅舅说的都是小时候外婆带着四妹卖凉面的故事,舅舅讲的起劲,母亲听得眼泪一把一把的流。
这可把王晓晓气坏了,这个舅舅安的什么心思,难道要让母亲一直沉浸在过去。
王晓晓直接把母亲推出厨房,让她坐在沙发上和父亲一起看电视。舅舅也跟了过来,王晓晓直接喊:“舅舅,你给我在厨房帮忙。”
五妹坐在沙发上吃着不知道哪里来的零食,看着电视看的哈哈哈大笑。
王晓晓给舅舅安排摘韭菜,剥大蒜剥大葱,洗菜,削土豆皮。反正王晓晓不喜欢舅舅给母亲说那些过去的往事。
做好饭,饭桌上,王晓晓对母亲大声说:“妈,吃了饭,收拾东西,到我家去住几天,小惠出差,芸芸和琪琪没人接,你和爸去帮我管几天。”
“明天玥玥要回来,你弟早上刚打的电话。”
“我给弟弟一会打电话,让他明天把玥玥送去我家,”王晓晓知道,弟弟这样也是为了分散母亲的注意力。
“二妹,你把爸爸妈妈接走了,我和五妹咋办?”舅舅不傻,知道王晓晓这样安排是赶他们走,非常不满地说。
“我绝对没那个意思,舅舅,我要把我妈接到我家,让她换个环境,现在家里,到处都是外婆的影子,妈能不难过吗,还有你每天加强给我妈回忆,真不知道你这是为啥,怕我妈不倒下吧。”王晓晓对这个舅舅也没什么好态度。
“那你还是赶我走的意思喽。要不,我们就住在,你走之前把吃的喝的都给我们准备齐,我们自己在家就行,就不去你们家了。”舅舅真的是大言不惭。
“哥哥,一会我让春生去多买点肉和菜给你放冰箱里,你吃完了自己去楼下菜店买就行了。”王晓晓的母亲对自己的哥哥倒是诚意满满。
王晓晓本来想阻止的,可不愿意让母亲难过,看了眼父亲,发现父亲只管吃饭,对母亲和舅舅的对话没任何反应。
“那我们吃完了,就给你们打电话,回来再给我们备上一周的。”
“五妹,你们家吃饭是谁给掏钱买东西?”王晓晓直接问五妹。
“是爸爸或者妈妈,爸爸有工资,交给妈妈一些,家里吃的基本都是爸爸买回家。”五妹还算老实。但她的话让舅舅的脸色一下子很难看。
舅舅不再说话,脸臭臭的埋头吃饭。王晓晓心里有点小欢喜,这个舅舅,还得自己的人收拾才行。否则满嘴胡说,满脑子胡想。
吃了饭,王晓晓和母亲去收拾东西,父亲在沙发上看报纸。舅舅问父亲:“她四宝叔,家里的菜和肉要买些备上。”(宝叔是外婆那里对姑父的称呼。)
王晓晓的父亲把耳朵贴过去,好想听明白了,说:“哦,买菜啊,下面有菜店,你让五妹跑腿去买吧,我懒得下楼。”
“还要买肉。”
“哦,买肉啊,街上有,除了大门右拐有一家天康肉店,去买他家的,好吃,香。”
“四妹说让你去买,把冰箱装满。”
“啊?四妹说让你去买,把冰箱装满,好,你去吧。”王春生继续看报,头也不抬。
“拿钱来,我去买。”舅舅已经很没有耐心了,伸手直接到王春生跟前。
王春生抬头,有点莫名其妙,他没听到舅舅说的话。
“给我钱,我下楼买菜买肉。”舅舅提高了声音。
“哦,冰箱里的还没吃完,现在不买,吃完了再买。”王春生放下报纸从沙发上起身去了卫生间。
舅舅气的站在原地朝着王春生的背影恨恨地说了句:“老财迷。”
“我爸是财迷,可这老财迷可是养了我外婆好几年,你这个当舅舅的,外婆唯一的儿子,养过外婆吗?给过外婆一分钱吗?这么多年一直是外婆给你贴的吧。”王晓晓非常生气舅舅对父亲的不尊重,对舅舅也很不客气地说了几句。
“二妹,我没那个意思,我就是,你妈刚才不是说让你爸去买菜吗,我就是提醒他别忘了,我可以跑腿,但钱总得有人出吧。”
“舅,这样吧,我爸妈实在没多余的精力照顾你们,我给你们买明天的机票,你们直接回家去。要是喜欢住这,也行,但过了明天你们不走,我就不负责你的机票了,在我妈家吃饭你们也自理。”
“啊?二妹,我和五妹还没玩呢,你就赶我们走,再说,负责我们来回机票也是你之前说好的。不能说话不算数吧。”
“舅舅,你记错了,当时我说的是负责你来的机票,没说回去也给你报销。现在我主动给你买回去的机票,是我自愿。你如果不需要,那最好,帮我省点钱,我谢谢你。”王晓晓知道这个舅舅的脸皮有多厚,对他说话绝对不能客气。
“可不可以给我们多一个星期的时间,我想和五妹去周边风景区转转看看。”
“随便你,我说过了,我给你的机票只有明天的。你自己决定,想好了给我打电话。”
王晓晓带着父亲走出了家门,舅舅又气又急地把火撒到五妹身上:“你就知道吃吃吃,吃成个大胖子哪个还敢要你?”
“我要回家去了,一会我就给二姐打电话,让她给我订机票,你回不回我不管了。”五妹继续吃零食。
“看看你们一个个的,每一个有出息的,怎么不学学人家的二妹,多能干,找的女婿也是那么优秀。”
“爸爸,你看看我四宝叔和四孃有多好看,就晓得我大姐二姐有多好看,再说了,二***和二姐都是人尖尖,没法比哦。你再看看我们家的几姊妹,都是农村卡卡里出来的,又土气又不好看,你要是当初找个城市里的女子给我们当妈,我们几个也不会差到哪里去。”
“你,你这个五妹,打胡乱说,看我回家让你妈收拾你。”
五妹伸了下舌头,继续看电视。
过了一阵,五妹说:“二姐的商场好大哦,在里面当个营业员也很体面,过两年在让二***介绍个部队上的小连长什么的,这辈子也算幸福了。”
“五妹,你这个脑壳还是够用呀,你自己去给你二姐说,我不说了,她总倔我。”
“哪个要你去说了,我到时候自己找二姐。所以,现在要听话,明天,你自己留在这耍吧,我先回去了。”
“你不是要去当营业员什么的,回去了咋个当?”
“你不晓得,我现在这个土样子,自己都嫌弃,人家二姐那里的营业员都是好标志好洋气的,我要回家先改变一下自己,再来让二姐刮目相看。我可不想在这里让二姐看着烦。”
“我还想玩几天,你去给二姐说,我们玩几天再给我们订机票吧。”
“爸爸,你可真的好意思,婆才走,你就有那么大的心思去玩,难怪二姐不喜欢你。我要是你,二姐让干啥就干啥,听她的话,她是不会让人吃亏的。”
“哎呀,人都要老,都要死的吗,你婆也是有福气的人,最后这几年在你四孃家想够福了,有啥难过的,活着的人要活下去。”
“爸爸,你和我妈还有我们几个姊妹都对婆不好,婆才到四孃家,四孃家对外婆好,外婆才不走的。反正以后你和我妈老了,没有婆的福气的,你们没有像我四孃这样的女儿。”
舅舅不再说话,看了眼五妹,第一次发现家里的最小的五丫头竟然还是满有心眼的,至少比上面的几个姐姐强。
跳农门是舅舅家五个女孩子最大的愿望。曾经舅舅也想把孩子的户口弄进城,可在那个超生违法的年月,舅舅几乎就是单位领导看着就烦的人。超生就是破坏计划生育,舅舅宁愿被降工资,罚款,也要一个接一个的生,单位领导也都跟着挨批,能给他好脸子才怪。
舅舅在单位不受待见,哪里来的渠道给孩子弄进城,那个户口孩子跟着母亲的年月,五个丫头只能跟着舅妈一直在农村。外婆曾经说,好好的五个女娃给舅妈彻底教坏了。
说起来,舅舅为了要一个男孩也是蛮拼的,结果不遂人愿,这也是老天的安排吧。
外婆骨子里是重男轻女的,喜欢舅舅,喜欢王涛。外婆的几个孩子里,王晓晓的母亲是被照顾的最少的,毕竟远在新疆,凡事只能靠自己,不像几个姨妈,有问题了就跑回娘家了。王晓晓的母亲如果有事就跑娘家,这个代价就太大了。
舅舅和舅妈吵架打架,舅妈的弟弟跑来帮忙,动手打了舅舅,舅舅打不过就回外婆家给外婆哭,告状。
小姨妈告状的形式是给外婆写信,说如如何不得了,日子过不下去了。外婆立刻起身去了江油小姨妈家里。
大姨妈每次回来龙凤镇都是带着所有的孩子,大姨妈玩几天就回去了,孩子们就留下来归外婆管。
外婆就像所有人(母亲除外)的救火队员,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去。
王晓晓的母亲不愿意去告状,即使写信也是报喜不报忧。后来外婆到家里住的这几年,王春生的表现还比以前好,尤其对外婆非常尊重。
家就是这样,一碗水不是端不平,而是做父母的主观上不想端平。
会哭的孩子有奶吃,这可真实千古不变的真理。
同时看的2个文都有奇葩舅舅
舅舅们好像都有一个模板!
也很有好的舅舅,我舅他把自己的妹妹都带出来送进学校读书,外公中风瘫痪在床多年,都是在舅舅家生活,看到上大学的我面色不佳,自己悄悄早起煮了十个鸡蛋塞我书包里,那是八十年代初。
你舅舅真好!我家的亲戚除了我小叔,其他都是想着法占便宜
作者一方亭苑,看过你的《我们家的三十年》,现在开始看《幸福人家》,喜欢作者,想买这二本书,在哪能买到?谢谢!
一方庭院,是你家真人真事吗?

全文阅读
上一章 返回本书目录 下一章

同类推荐